又是一年端午时,浓情粽飘香。端午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,在世界上影响广泛。端午节习俗内容丰富,扒龙舟与食粽是最具特色的活动。说到粽子,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,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;从口味上分,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。你喜欢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呢?
有些家长希望孩子也能参与到民俗活动中来,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。因此会让小宝宝一起食用粽子。粽子的外形虽然小巧可爱,但是它的“杀伤力”一点也不小,孩子在食用时,一定要注意安全。
不信你看这两则新闻:
2015年端午节前后,厦门一个刚刚会走路的1岁多男孩,因家长看管疏忽,吃了桌上放的粽子,黏黏的米粒卡在喉咙里,送到医院里为时已晚。
2016年6月,合肥一名男孩高烧40度,后来发现是孩子吃粽子时吞下了枣核,造成直肠穿孔。
粽子为什么有这么大“危害”呢?
幼儿吞咽能力弱+糯米难消化
粽子的主要制作原料是糯米,糯米的淀粉几乎100%为支链淀粉,它通过蒸煮之后会释放一种胶性物质,致使口感粘软。
而幼儿的肠胃功能不如成人发达,且吞咽、咀嚼能力较弱,黏黏的糯米在没有充分嚼碎就吞入腹中的情况下,容易堵住食道,发生窒息的危险。
那么,几岁的孩子可以吃粽子呢?
①1岁以下婴儿别吃
1岁以下的孩子牙齿发育不完善,吞咽反射功能不健全,食道和气管非常狭窄,不足以消化粘性很大的粽子,发生腹胀腹泻、卡喉窒息的几率很大。且粽子的油分、糖分对1岁以下宝宝的肠胃是极大的负担。因此,建议家长不要给1岁以下的孩子食用粽子。
②1-3岁的孩子试着尝几口
如果1-3岁的孩子实在想吃粽子,可以根据咀嚼能力的不同,尝试吃几口。吃的时候尽量选择口味清淡的白粽子,并且确保里面没有枣核等大颗粒物,将米碾碎喂给孩子吃。
③3-6岁的孩子适当少量进食
3-6岁学龄前儿童可少量进食粽子代替部分主食。家长可以将粽子的用料做一下改善,用部分粗杂粮米代替糯米,这样既能防止重口味食物造成孩子消化不良,还可以增加维生素、矿物质的摄入。
④6岁以上孩子可进食1个粽子
6岁以上的儿童可以进食一个小粽子来代替主食。每天最多吃一个就够了,贪吃仍会造成消化不良等问题。
此外,有胃肠疾病且消化能力弱的孩子,最好不要食用粽子。患糖尿病的孩子最好选择不加糖的白粽子,且将粽子的能量控制在总能量范围内。
孩子在吃粽子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细节:
⑴热着吃
粽子一定要加热后食用,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容易变硬,不利于消化。且生冷、油腻的粽子对肠胃稚嫩的孩子来说是不好的。
⑵搭配水果蔬菜
食用粽子时,可以给孩子搭配一些水果、蔬菜,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的肠胃蠕动、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,还能做到饮食营养均衡。
⑶睡前不吃
不建议家长在睡前两小时喂孩子食用粽子。晚上孩子的体力消耗及脑力消耗会相应减少,且夜晚人体肠道蠕动慢,食用粽子易引起消化不良,影响睡眠。
⑷吃后刷牙
孩子在吃完粽子后要仔细刷牙漱口,糯米容易粘牙,造成龋齿就不好了。
⑸口味清淡
建议家长给孩子选购口味清淡、单一、不过分油腻的粽子。例如含有绿豆、豆沙等植物原料的粽子,帮助孩子的肠胃蠕动消化。
总之,粽子虽好,但不要贪吃哦~健康吃粽子是关键。